有一次在高鐵上朋友問我:「你覺得去世後,屁寶會透過什麼聯結(想)到你?」
例如:有些人每天都會幫孩子準備便當、有的會帶著孩子看畫展或藝文活動、
有個可能會帶著孩子做公益...等等,你覺得你們的連結是什麼?
說真的,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
因為不管有沒有想到我,反正我都已經走了,他只要能夠好好活著就可以了 (灑脫派)
朋友繼續說:「就像你陪著屁寶畫畫、我朋友則是常常會帶他兒子去聽音樂會、歌劇,
你帶著他認識這個領域,陪伴他度過你們生活中很多開心或悲傷的時刻,或許你不在了,
某天他可能很沮喪...他會想起他可以去畫畫、去聽某首歌、看某部電影,這就是你與他的連結」
朋友繼續講:「就像我兒子的連結可能就是媽媽很碎念(泣),我和他沒有連結,覺得好可悲」
好吧! 我覺得我朋友有點OVER,有時候父母賺錢都來不及了
一定是先以給孩子好的生活為優先,至於"連結"則是可以從生活中許多瑣碎的事情拼湊出來
即使是碎念也好、吵架也好,只要是善意的孩子都能從中感受到愛及溫暖
我試想我與自己父母之間的連結,小時候爸媽其實也都忙著賺錢
但是媽媽會不斷告誡我:「女人一定要會存錢、會賺錢,一定要靠自己」
當我為生活而擔憂或心慌的時候,我媽第一句話一定是:「怕什麼!! 我在妳後面,妳儘管往前衝」
她不用特別帶著我做什麼、學什麼,這句話的力量就夠連結我們一輩子了
至於我與我爸之間的連結應該是閱讀,我雖然不會讀書但是很愛看書
小學的時候成績還過得去,只要考得好我爸就會騎著車帶我到書局挑一本書
當年還不流行繪本,所以我都是讀散文、傳記或是軼聞
他自己也有一些藏書和漫畫(大醉俠、短篇散文之類的)加上他買給我的,就這樣一路灌溉我長大成人
如果真要想,現階段我與屁寶的連結就是畫畫和說故事吧!
也沒有刻意栽培,純粹是自己喜歡畫畫、喜歡看書,更因為當了媽媽而愛上繪本
我很樂於分享顏料間的浪漫和繪本中的養分給屁寶,就像爸媽對我那樣
不用一定要走向這條路才是值得,但是我希望在他還不知道自己興趣或心意時
這些小小的陪伴可以讓他更認識自己,更認識自己的媽媽
或許有一天他長大當了爸爸,念著繪本給他孩子聽時,會想到我的陪伴和愛
我想,朋友的問題我已經有了答案
連結不用一定是看的見的(做便當、一起學什麼、做什麼活動),它可以是一個精神、一個信念
看似微小卻無比深刻及重要,它會在孩子每一個需要妳的時刻出現,陪著孩子繼續勇敢走下去
延伸閱讀:一定有那一天,我們先練習說再見
艾莉愛亂畫由Allie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3.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