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爆的場面我不怕,我看多了,我怕的是它影響了我進而延續到自己的孩子身上
當它烙印在孩子心裡,就不是說句:「對不起、你不要學」就可以解決的
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個榜樣,第一個崇拜的對象
隨著年紀增長會慢慢變成老師、同濟、社會上的名人或職場上的主管...等
但父母的影響永遠會停留在孩子心中的某個位置,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想說
:「如果是這個時候爸爸會怎麼做、是媽媽會怎麼說?」
當年你是以吼罵失控、冷嘲熱諷來回應孩子,孩子遇到同樣的情形後他也會用這樣的方式應對
沒有耐心的父母,如何做出榜樣、教出有耐性的孩子?
沒有同理心的大人,怎麼要求孩子用同樣的立場包容自己、甚至他人?
更別說失控打人咆嘯、摔東西的場面,孩子會怎麼解讀這種種的行為是對還是錯?
有次到朋友家,看著朋友數落孩子:「你快點好不好,不要這麼慢吞吞的,到底會不會,要我講幾次?」
咬牙切齒的模樣我至今印象深刻,彷彿也看到了平時對待兒子的畫面,原來這麼醜、這麼猙獰
孩子不會,他真的不會,小手還不夠靈活、小腦袋瓜兒邏輯力還不夠
朋友的耐性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消磨掉,「啪!」的一掌打在孩子的身上:「你不會不要用,笨死了。」
孩子沒有大哭,眼淚在眼眶裡轉啊轉忍著,看來他已經習慣這樣的場面,知道如果大哭了話會更慘
朋友的爸爸聽到聲音走了出來:「跟你說過幾遍,對孩子要有耐心,講個幾句就動手怎麼當媽媽?」
剛指責自己女兒的長輩,「碰!」的一聲把桌上的杯子、盤子全摔在地上,幹譙著三字經
我的腦袋瞬間像是被敲醒一樣:原來這些習慣是會傳承的
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的鏡子,但是知道歸知道,親眼看過一次才知道那個衝擊力有多大
我們不只接收了父母的好習慣,壞習慣也照單全收而且更加深刻,彷彿看過一次就熟能生巧似的
接到這本「教出孩子的自信從父母的口頭禪開始」的邀稿時一度很手足無措
因為我本身就不是個有耐性、好脾氣的媽媽,我拿什麼臉來跟大家分享
後來遇到了上述朋友的事情,我像是被賞了好幾巴掌一樣,朋友爸爸摔東西暴怒的時候我不怕
我怕的是這樣的情緒及行為會讓孩子延續下去,我非常、非常害怕,我不要
我鼓起了勇氣翻開這本書,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看,慢慢看、慢慢消化,每一天試著去做到
或許很多人現在還無感:「這麼小哪懂、我是在教他,不這樣教他不會怕、他不會。」
錯了,他絕對會, 當他用同樣方式待他人、他的孩子,這些畫面會讓你像照鏡子一樣,羞愧而自慚
一句無心或有意的話的影響有多大? 對我來說就像原子彈一樣大
隨著孩子年紀越大,越能明白話中的涵義後傷害就會更加倍
「你到底跟誰可以好好相處?」、「你這麼爛有什麼資格教小朋友?」
「你他媽的有沒有良心為別人想過?」、「這你會嗎? 你行嗎? 我看是不怎麼樣」
即使孩子的行為不對、有待加強甚至差強人意,但隨著說話的方式卻有極大不同的效果
它可以瞬間讓你覺得自己像廢物般沒用,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功並且可笑愚蠢
也可以讓你覺得自己充滿了能量,繼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或是學習調整錯誤
你希望你的孩子往哪個方向前進?
我從書中慢慢抓到一些方法及模式面對即將抓狂的時刻和正確、正面的方式和屁寶溝通
而不是一股腦地想把怒氣傳達給屁寶,讓他知道我很生氣(他只會很害怕而已)
舉個例子,我最容易抓狂的時候就是:正在忙處理到一半、有時間壓力的時候
但是屁寶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麼,他只是看到好玩、有趣的事情想跟我分享、想我陪他玩
我主動先和他說:「媽媽現在有重要的事要忙,你先自己玩,媽媽趕快用好我們才能一起去散步」
他接收到了:媽媽忙、我先玩、忙完可以散步。 他明白了情況才能一起配合
再來就是看他很激動玩玩具時,在大人眼裡是破壞,在孩子心裡其實正在上演小劇場
但我們常常第一句就是:「你可不可以愛惜東西啊! 買給你是這樣玩的嗎? 以後不要買了」
後來我換成:「媽媽買這個給你你要怎麼玩都可以,但是如果到時壞了修不好你OK嗎?」
因為是買給他,所以把主導權交給他,但是後果的好壞他自己要學著接受
不時去思考自己目前的情緒在哪:平靜、快沒耐心了、很火大....等
因為知道怒氣可能快到頂點了,我就會想起那天朋友家的場面、趕緊回想書上怎麼寫
很認真告訴自己:「可以把怒氣理性的告訴屁寶,但絕對不能像這樣失控說出難聽的話」
趁還沒抓狂前理性的溝通,這幾次下來屁寶都聽得懂而且緩和了媽媽的情緒
很難但是很重要、很重要,雖然孩子依舊愛你,但是傷痕仍會存在
教出孩子的自信,從「父母的口頭禪」開始:50個父母一定要說的「教養關鍵句」
博客來:http://goo.gl/WWIWF1 / 金石堂:http://goo.gl/XWRa8b
PChome書店:http://goo.gl/W2bMZo (24小時到貨)
艾莉愛亂畫由Allie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3.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
此作品衍生自http://alliecheng.pixnet.net/blog。